今年4月是第33個愛國衛生月,主題為“文明健康 綠色環保”的愛國衛生月活動正在各地開展,旨在全面提升人民群眾健康素養,推動形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
目前,大眾的口腔健康素養正在逐步提高,但牙缺失仍是困擾大眾的普遍問題。汕頭口腔醫療中心種植科醫生陳麗梅介紹,調查顯示約80%的成年人存在牙列缺損,近年來缺牙更是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
近日,汕頭口腔醫療中心通過線上開展“缺牙防治”主題網絡直播,線下開展“種植專家面對面”等一系列活動,使更多人關注口腔健康,提高口腔健康素養,通過定期檢查及時就醫,預防牙缺失,進而促進全身健康。
●南方日報記者 王涵琦 通訊員 楊曉燕
缺乏健康意識導致口腔問題
“刷牙出血不是因為上火,而是牙周???”“牙齒只缺一兩顆,能不能不管它?”……4月15日20時的直播間異常熱鬧,網友接連向陳麗梅拋出問題,評論區互動活躍。
在這場“缺牙防治”主題直播上,陳麗梅向網友科普了牙周病的病因、危害、治療方法及預防措施,強調牙周病所導致的軟硬組織破壞不可逆轉,應密切關注其早期信號;同時,針對網友關心的修復問題,從各種修復方式的優缺點、種植牙的治療周期及效果等方面,結合牙齒模型、示例圖一一進行解答。
“‘老掉牙’并非自然現象,牙周病才是造成牙齒喪失的罪魁禍首。”陳麗梅說,“近幾年,接受種植牙修復的患者除了中老年人,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也非常多。”她指出,導致缺牙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也使得牙缺失的問題日益年輕化。
陳麗梅解釋,飲食習慣與牙齒健康密切相關,糖分是導致齲病的一個因素。很多年輕人愛喝奶茶、可樂等飲料,如果不及時清理,口腔留存的糖與酸會導致牙齒脫礦,侵蝕牙齒引發齲齒,從淺齲變成深齲,直至發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最后齲損嚴重變成殘根殘冠,就只能拔除。
而除了不良飲食習慣,口腔清潔不到位也是原因之一。“刷牙時間不夠、方式不準確等,都會影響清潔效果,部分人甚至沒有睡前刷牙的習慣。若是加上頻繁熬夜,人體抵抗力下降,口腔內菌群的制衡被擾亂,口腔問題就會產生。歸根到底,都是因為缺乏口腔健康意識。”陳麗梅說。
《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第42條指出,每天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用正確方法刷牙,成人使用水平顫動拂刷法刷牙;吃東西、喝飲料后要漱口,及時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保持口腔衛生;提倡使用牙線。
陳麗梅表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從維護口腔健康開始,而筑好牙齒健康這道防線,才能真正維持全身健康。
缺牙不補后期治療費用或更高
在直播間,網友頻繁問及是否可以忽視一兩顆牙缺失的問題。陳麗梅否定了這種想法并給出了解釋:每顆牙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牙齒缺失會增加預留牙的磨耗,不僅影響咀嚼,也會加速衰老及預留牙的脫落,應及時修復止損。
陳麗梅表示,之所以很多網友想要無視牙缺失,能拖就拖,其本質是種植牙及看牙貴的問題。此前,“第一批‘90后’已經因為看牙破產了”曾成為熱搜話題;今年兩會期間,關于“種植牙要不要納入醫保”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對此,陳麗梅表示,種植牙是目前比較先進的技術,材料多為進口,再加上對醫生專業水平、醫院設備要求比較高,所以費用相比其他修復方式費用更高一些,“牙缺失不及時修復,后期無論是采用哪種修復方法,難度都會更大,費用也相對更貴”。
“缺牙時間越久,對咬合關系的破壞會更加嚴重,進而增加后續治療的費用。”陳麗梅舉了幾個臨床案例:患者陳先生下頜磨牙缺失后,上頜對咬牙伸長,修復前需先將上頜牙壓低;蘇女士20多歲時下頜兩顆六齡牙因為嚴重齲壞導致缺失,時隔十幾年想要種牙,卻需要先通過半年多的局部正畸,讓傾斜牙齒恢復正常,而后才能種牙;很多缺牙患者還伴隨著嚴重牙周病,都需要經過系統的治療才能進行修復。
陳麗梅指出,除咬合重建難度提升外,缺牙后,牙槽骨沒了牙根的生理刺激,慢慢被吸收,骨量變少變薄,為了讓種植體穩固,還需要進行骨增量手術,“因此如果有缺牙應盡早修復,以免口腔環境變得復雜后,增加治療的難度和費用”。
提升全年齡段人群口腔健康意識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年齡段人群都應將維護口腔健康作為防控全身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陳麗梅解釋,口腔疾病對發音、頜面發育以及心理都會造成不良影響,還會成為病灶導致或加劇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有牙周病的孕婦流產風險增加。
陳麗梅建議,女性孕前應積極進行口腔篩查,拔除阻生智齒,預防妊娠期牙周炎。兒童牙齒萌出后即可進行第一次檢查,此后每半年檢查一次,每天清潔牙齒形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避免攝入過多甜酸食物,預防齲齒產生。青少年時期應及時矯正錯頜畸形,便于清潔維護,為牙齒健康打下基礎。中青年每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及潔牙,對口腔疾病早發現、早治療。老年人也需要注意牙齒健康的維護,缺牙盡早修復,種牙或佩戴假牙后都應定期復診檢查。
為了讓更多缺牙患者能了解自身情況,及早修復失牙,4月17日—19日,汕頭口腔醫療中心開展了為期三天的“種植專家面對面”活動。該中心副院長解超勇帶領種植團隊進行義診,面對面解答種植牙修復相關疑惑,為患者提供免費的檢查,根據患者情況制定科學的修復方案。據統計,活動共吸引200多名缺牙患者參與。
■相關
汕頭口腔醫療中心:
把“問診把脈”權利交給群眾
醫療質量安全關乎群眾生命健康。今年2月,國家衛健委發布《2021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進一步聚焦醫療質量安全的薄弱環節和關鍵點,明確行業改進方向。
一家醫院的醫療質量如何判定?如何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汕頭口腔醫療中心在不斷優化醫療質量安全管理機制的同時,也將回答問題的權利交到了群眾手中。
讓患者為醫療衛生工作“看診”
繼去年4月份解鎖了愛國衛生健康教育新形式,今年口腔中心再次發起線上互動學習有獎活動。這一次,學習的重點是醫療質量安全知識。
醫療服務是一個專業化的過程,醫患之間存在明顯的知識差距,這種信息的不對稱,讓多數患者難以判斷醫院的醫療質量。因此,不少患者使用搜索引擎,希望通過網絡找到值得信賴的醫療機構,卻容易受到誤導。
“質量本身是一個中性詞,因為有了標準和指標,才能用于評價好壞。”汕頭口腔中心副院長解超勇指出。為了讓患者更好地了解相關標準,改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口腔中心特舉辦“醫療質量安全月”,制作《何為醫療質量》科普視頻,線上同步開展“學習醫療質量知識,贏千元禮券”互動活動,激勵公眾積極參與,以此提高全民醫療質量安全意識?;顒娱_展僅一個月,就已吸引數千人參與。
據悉,口腔中心長期開展患者隨訪工作,此前兩度面向全市招募“市民監督員”,對醫院發展建言獻策,以此提升服務水平和患者滿意度。“我們希望通過加強醫療質量科普宣傳,讓更多人在就醫過程中能有效識別、及時發現、及時反饋醫療服務短板,倒逼我院醫療質量提升。”口腔中心負責人說。
引導患者關注口腔醫療風險
作為醫療質量的重要一環,醫療風險在近幾年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之一。當前由于口腔健康意識缺乏等諸多原因,仍有很多人對口腔醫療風險重視不足,盲目追求低價,甚至到黑診所就診。
解超勇解釋,口腔疾病治療是一種侵入性操作,常接觸患者的唾液、血液及齦溝液,是血源性疾病傳播的高風險環境;口腔醫療器械結構形狀復雜,不易清洗,消毒管理不到位時,便極易發生交叉感染;此外部分口腔器械較為微小,在操作過程中也十分容易掉入口腔內,因此,牙科黑診所危害極大。
在口腔中心,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須嚴格遵循感染控制原則,執行無菌操作原則、標準預防規定與職業暴露防護措施,比如:每位患者診療前更換防護藍膜、在患者面前拆開一次性醫療器械、對患者進行科普宣教等,引導患者形成安全意識,進而學會規避風險。
“口腔中心還積極推廣橡皮障的使用。”解超勇介紹,使用橡皮障可以有效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治療效率,保證手術效果,使口腔治療更無菌、更舒適、更安全。雖然在我國并未全面普及,但目前已經在口腔中心廣泛使用,獲得患者好評。
“醫療風險貫穿于醫療活動的全過程,無論是診斷、用藥、手術都是有風險存在的,很多時候無法完全避免,但我們不會因此放低標準。”解超勇說,對于汕頭口腔醫療中心而言,患者風險意識加強,需求不斷提升,更有益于醫院構建符合未來發展、患者所需的高品質醫療服務體系。
王涵琦 楊曉燕
——轉自2021年4月20日《南方日報·汕頭觀察》